10月25日,“明月湖”詩歌節暨第八屆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在重慶兩江新區明月湖協同創新區隆重舉行。市政府文史館館員、西南大學教授呂進作為詩歌節暨詩學論壇主席致開幕詞,市政府文史館館員、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教授趙心憲,市文史書畫研究會會員萬龍生作交流報告。
此次國際論壇由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兩江新區黨工委宣傳部、兩江新區社會發展局、西南大學社會科學處、《南方文壇》編輯部共同主辦。詩歌節以“詩與科學交相輝映”為主題,詩學論壇以“國際華文詩歌的交流與互鑒”為主題,來自海峽兩岸與香港、澳門地區以及美國、加拿大等地的100余名華文詩人和詩學家匯聚山城重慶,共享華文新詩的華彩盛宴。
開幕式上,呂進館員致開幕詞,對遠道而來的各位詩人、學者表示歡迎,指出華文新詩既要長期關注新詩的“守‘常’求‘變’”“新詩的文體規范”等根本性話題,也要積極關注新的詩歌現象、研究新的詩學問題,如“人工智能”的發展對詩歌寫作提出的挑戰等。這是當代詩人與詩學研究者的責任,也是中國新詩“守常求變”和永葆生命力的根本。
分論壇中,趙心憲館員以《傳統詩詞的吟誦師承個案——梁上泉音樂文學吟誦起點的探討》為題,從2006年《澄翠樓詩話》釋疑訪談展開,從吟誦師承談起,進一步深入探討了海德格爾藝術詩學“一切藝術都是詩”的內涵辨析以及中西詩歌音樂性存在本質的語言規律,為當代新詩健康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26日上午詩學討論中,市文史書畫研究會會員萬龍生立足于自身的創作實踐,對格律體新詩百年來曲折發展的歷史及令人欣悅的現狀做了簡要論述。在報告中為新詩辯名,強調了建立新詩格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詩的形式、韻律等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新詩研究的最新成果,為“新詩的二次革命”提供了不同的思考進路。